7月20日,由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船集團通海型養殖工船專項辦組織實施,中船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大連造船山船重工改裝建造的全球首艘8萬噸級通海型養殖工船“森海先鋒”號正式交付。
“森海先鋒”號的成功交付,標志著中船集團不僅構建了“裝備制造+漁業養殖+海洋服務”的海洋領域“三產融合”模式,更探索出“央企主導、多維協同”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為落實“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實踐樣本。
“森海先鋒”號總長224.9米、型寬32.2米、型深18.5米,包含7個養殖艙,養殖水體近8萬立方米,定員30人,入中國船級社,懸掛五星紅旗。該船由一艘巴拿馬型散貨船改造而成,在保留足夠浮力與結構強度的前提下,于船舶側舷、底部開孔,使養殖水體通海并進行智能化升級,改裝后船體接近原遠洋運輸船舶結構強度,兼具遠洋大型船舶特性與網箱自然換水能力,結構抗風浪17級,設計使用壽命不低于20年,是全球首艘正式獲得中國船級社完全入級認證的通海型養殖工船,具有裝備技術成熟可靠、成本低效益好、深遠海環境適應性強、可拓展功能多等特點。
定向使用大型老舊船舶改裝為通海型養殖工船,是中船集團踐行“科技賦能海洋、筑牢海上糧倉”的創新實踐,以通海型養殖工船專項工程為牽引,為全球存量船舶定向高值化利用、深遠海國土資源開發的又一創新模式。2017年至今,中船集團聯合東方漁業、中國船級社等行業優勢單位,協同研發、共同持有通海型養殖工船相關20余項國內外專利,支撐國家、行業建立了通海型養殖工船技術標準和規范,為全球船舶再利用產業樹立了新標桿。目前,適宜改造為通海型養殖工船的國內外存量大型老舊船舶不低于1500艘,具備牽引千億級潛在產業規模。下一步,中船集團將聚焦黃海、東海、南海三個重要方向的深遠海發展需求、自然環境稟賦,持續迭代優化系列通海型養殖工船工程技術方案,探索可自我造血的深遠海國土資源開發模式。
在項目建造過程中,山船重工通過科學制定改裝方案,從開工到交付,僅用時不到三個月高質量完成老舊船舶“華麗轉身”。該船可通過南北巡弋、分艙養殖等方式保障全年生產,面臨臺風、赤潮、魚病等災害時可移動避災;通過分艙養殖、南北接力、境外巡弋等技術模式,結合養殖魚種特性,可在黃海至東海深遠海區域每年生產2280至2800噸高品質魚類;可利用船艙、甲板等空間加裝各種設備,豐富生產手段、提升經濟效益。
未來,山船重工將秉持“安全環保、智能高效”的理念,推動海洋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立足通海型養殖工船專項工程,通過打造“藍色糧倉+綠色能源”的融合發展模式,聚焦深遠海方向,支撐我國300萬海洋國土面積可持續開發,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擔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海洋力量,書寫經略海洋的嶄新篇章!
來源:中國重工大連造船山船重工